Last Train Home
1《归途列车》是部非常棒的纪录片,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外来务工家庭的故事。作为亿万中国工人中的一对,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在广州打工15年,他们辛苦工作,像候鸟一样在每年的春节往返于城市和故乡之间,而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自己的子女可以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影片从社会最底层的视角出发,却反映了人类最质朴的情感和我们所面临的最深刻的社会问题。遗憾的是,这部片子至今通过正常渠道无法在内地观看,或许因为,这一切辛酸、不公、混乱、拥挤以及被践踏的尊严,在歌舞升平的和谐盛世之下本就不应该存在。
昨晚动车追尾的事故,已经有35个生命离我们而去了。他们在上车的时候一定想不到,自己手中的车票竟然不是通往温州,而是天堂。官老爷们,不知这血的教训可否换来真正深刻的反思呢?别说什么高度重视、及时救援、最终夺取伟大胜利的屁话,失去那么多生命,根本没有什么胜利可言;也别说什么为了旅客的利益,如果你们心中真有对生命的敬畏,那也不会为了点儿GDP和向上边儿献礼而置那么多人的安全于不顾。中国,你走得太快了,请停下来看看自己的灵魂吧。你的老百姓真的不易啊。你有几千亿办运动会搞出国旅游公款吃喝,却没钱让穷人的孩子上学看病;你有办法把航天飞机送上天,却没法儿把老百姓顺顺利利地送回家。其实我们要求得并不多,火车不需要像飞机头等舱那样奢华,票价别太高就行,它也不用每小时跑上三百多公里,我们只想安全地到家和亲人一起吃顿饭,仅此而已。
2011云南实习之丽江
0
尽管大研古镇有着整齐划一的飞檐翘角的木质建筑群,可我始终觉得丽江与中国其他的城市有些不同。这里也有无数的游客,充斥着纪念品商店,餐馆,客栈甚至夜夜笙歌的酒吧,但同样是这里,也有人在你吃饭时莫名其妙地冲过来敬酒,小餐厅的老板与你仅仅有过一面之缘一年之后却仍然记得你,冷不丁街对面的咖啡厅里还会有人高喊“那位看书的帅哥,我妹妹觉得你很帅过来一起喝一杯吧”!在丽江,好像游人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遥远,人们身上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总之,这里仿佛有一种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轻松感。这恐怕也是我喜欢丽江最大的原因。
但是,也正如前面说过的,丽江一样逃不出中国旅游业“快餐式”开发的摧残。我们在安排路线时就常说,如果有什么还没大规模开发的地方就早点儿去看吧,再晚几年味道就变了。于是这次去了拉市海湿地,去了黎明千龟山。多么好的资源啊,可我已经无力吐槽了,上图吧。
束河古镇的水果,就在街旁的小溪中洗洗就可以捞上来吃了
束河的农田还在
玉龙雪山,总觉得栈道很不协调,更不必提上雪山的大索道
拉市海湿地,纳西人和他们的马
清晨,长江江面上呈“人字形”迁徙的小白鹭
长江第一弯
千龟山独特的丹霞地貌
千龟山
2011云南实习之大理
2从昆明到大理乘坐的夜卧火车对许多香港同学来说或许是once in a life time experience,我常跟他们讲,那辆绿皮火车背后可能有怎样怎样的故事,春运是怎样的场景,毕竟亲身经历比看新闻报道要直观得多,留下的印象也深刻得多。事实上,如果从学习知识和技术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学生出来做这个field-trip学到的内容或许很少,但这并不影响一次与众不同的旅行带给他们的眼界,思想甚至价值观层面上的改变。回想我做本科生时参加的野外实习,这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大学本科教育思想,即General Education和Special Education,对比师大以科研为主导的野外实习,港大目前所走的无疑是前者这条路。我当然没有资格对这两种教育模式妄加评判,但从我本人的经验来看,即使我接受的是典型的special education,若干年后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不是如何用ArcGIS,也不是那些模型和公式,而是如何理解和看待发生在我们身边及社会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说白了大学四年读下来记住的更多是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而这些,反而是general education所强调的东西。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一定要既要有general education,也要有special education,包括vocational education,但我相信无论哪一所大学,走向其中的一个极端总是不好的。正如有的学生适合做researcher,有的适合早点儿进入企业一样,大学不应该强迫许多不同的学生接受一个统一的教育方案,而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这样或许能够营造一个更适合年轻人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然而关于大理的旅游业,我不得不吐槽几句。这里是一个叫Linden Centre的老宅,位于白族聚居地喜洲镇。在喜洲有许多重点保护民居,都像这栋老宅一样年久失修,据说来自美国的Linden夫妇在全世界寻找了四年来到这里,认为这儿就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目的地,于是他们花了一笔钱(带我们去的马夫说是100万)从当地政府手中以40年的期限承包下这套当时已经很破旧的院子,经过在保持老宅原有风貌基础上的修缮,把这套宅子改造为集居住、学习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活动中心,目前这里由两个美籍华裔的年轻人Michelle和Frank负责经营。值得一提的是Linden Centre虽然致力于公益活动,却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的客户群都来自欧美,他们的宣传册上甚至没有中文。Michelle告诉我们,虽然目前他们并没有什么钱赚,但来到这里的客人都很开心,也很喜欢这里的宁静祥和,所以她相信“we are definitely on the right trajectory”。而相比之下我们去到另一家白族民居,那里游人如织,门口旅行大巴停了一大片,基本的流程就是喝三道茶,看表演,拍照,走人。我相信这个景点一定比Linden Centre赚钱,而作为客人,我的感受却是浮躁,杂乱和虚假,因为我看到一批演员,每隔30分钟就表演同样的一番节目,日复一日,房间中的物品毫无灵魂地摆在那里,远不如隔壁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铺有活力。其实我的意思是,如果历史真的一定要被现代生活所取代,那么至少请尊重历史,毕竟它辉煌过,现在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不要看到发财的机会就把它从地里刨出来,穿上现代人的衣服让它替你赚钱。这样糟蹋老祖宗的文化,太不敬。
有近千年历史的三塔,不知为什么人们要新修一个那么大规模的寺院来和他们搭配,难道不知真与假,旧与新是最难协调的吗?
走了,还是看看苍山上的花花草草心情好一些,其实我都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但至少它们都是真实的
2011云南实习之昆明
0今年云南的本科生实习在行程上与去年有诸多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了节省经费而砍掉了南边腾冲一线,多出的时间改在昆明和丽江停留,所以我也有机会去到石林,九乡,玉龙雪山,拉市海等等去年错过的景点。自6月14日出发,26日返程,13天的时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惊喜,在苍山和石卡雪山两次徒步12公里,在千龟山从2200米的高度向上攀登到2700米,在玉龙雪山则到达4636米的人生新高度。虽然回到香港时人已经被晒得像张飞一般,两只手臂和脖子也开始蜕皮,但这一程下来有的是满满的收获和故事。亲近自然,关注环境和社会发展,也是另一种旅行的意义。
首日的行程从昆明西山和滇池开始,绿色的池水看上去还是令人心忧
经过沉淀之后其实好了许多,藻类的数量看起来似乎比去年少了一些
在滇池旁还见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群佛教徒从市场买来了大量的鱼和黄鳝来滇池边放生,说是行善事这一年就会顺顺利利。遗憾的是许多鱼儿下水之后就翻了白肚皮,我想是缺氧而死吧。但他们坚持认为,有一些鱼可以游到湖心水清的地方,或许可以生存下来。许多同学看到之后都很震惊,私下说这不知是“杀生”还是“放生”,我想虽然我们并没有资格去对别人的宗教行为指指点点,但单从鱼儿的生命角度出发,他们本可以找到一处水更干净,更利于鱼儿生存的地方来进行自己的活动。当然,这也给学生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水污染的危害有多么严重。
下午在宝丰湿地则见识了云南天气的风云变幻,一时乌云压境,狂风大作,雨线清晰可见
在昆明的第二日去了大名鼎鼎的石林和九乡溶洞,我不得不说,世界级的景观,因为旅游的大规模开发,造成的破坏也是世界级的。事实上,旅游业的问题并不是画几张图,做个规划,喊喊生态旅游的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它背后隐藏的是价值观上的分歧——究竟发展重要还是保存生态完整、美学价值更重要?赚钱重要还是保护环境重要?如今“快餐式”的旅游占据着中国市场的统治地位,人们到一个点,坐观光车,电瓶车,缆车,拍照,购物之后走人,游客有照片做炫耀的资本,政府和商家更是乐得赚这些quick cash。而在我们没有学会珍惜、尊重并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和价值之前,一切保护活动在“发展”这面大旗面前都会显得异常渺小。
在如此大跨度的溶洞中建这样一个平台,来搞所谓“奇石”展销,真是暴殄天物
梁静茹 – 爱的那一页
1对很多人而言,梁静茹的一首情歌背后可能都有一个爱情故事。从勇气开始,居然已经11年了,她的声音虽不及阿妹那么浑厚,曲风也没有那么多变,但这个小女生暖暖清澈的声音却陪伴我们年轻时的青涩,过往和回忆……
我恨那个大铁架子,第一场她还坐在一只海豚上绕场唱歌,第二场海豚没了,架子还在,挡得真结实
小手拉大手
暖暖
没有如果
燕尾蝶
我都知道
宁夏
你还在不在
红馆内景,我必须吐槽这个铁架子,神马舞台设计呀
前排幸福的观众
现场视频梁静茹爱的那一页,其实我youtube channel里传的画面质量更好一些,如果在墙外可以看更多的演唱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