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是一个在地理学上鼎鼎有名的边疆小城。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中国之人口分布》一文,第一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即自黑龙江黑河(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这条线后来被人们称为“胡焕庸线”,而且它不仅是一条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负载、分割着许多神奇的自然与社会的元素。在21世纪的现在,这一格局仍未被打破。

在昆明少是停留之后,从6月20号开始,我们在腾冲安排了两天的行程。选择腾冲作为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也是得到了中文大学老师的推荐,因为无论从自然还是人文景观的角度来说,腾冲都与滇西北传统的旅游地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地理人,当然也要不走寻常路了。出发当天有雨,所幸我们的飞机在雨势加大之前就降落在了机场。环绕在青山翠柏之中,腾冲机场给人的感觉格外清新。

由于行程紧,下飞机之后我们没有去酒店就直接开往第一个景点——和顺侨乡。去年曾经有一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各地方电视台热播,讲述的是六十多年前滇缅抗战的历史,其主要的外景地就是腾冲的和顺古镇。和顺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是著名的侨乡,其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意思很好。在小镇之中,有始建于1929年的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也有纪念当年滇缅血战的博物馆,还有许多名人故居。整个小镇的风格古朴而不失田园特色,祠堂、牌坊、亭阁、石栏比比皆是,远望去,有碧波荡漾的池塘荷花,翠绿的稻田上有许多小白鹭在休憩觅食。青山如黛,绿影婆婆,充满了诗情画意。

当然,这个美丽的小镇终也逃不脱商业化的侵袭。就像上面这两幅照片,酒吧、客栈和商铺已经开始在这里蔓延,而这仿佛成为中国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模式——人们已经认识到古老建筑是有价值的,于是在保留这些建筑外观的基础上,改变其功能,使之成为适合游客的居住购物和休闲场所。于是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尽管不同地区的古镇风貌上有一定区别,但内容却趋于一致。我不好对这种现象妄加评判,毕竟旅游开发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命题。过去在政治力量的主导下,我们甚至保不住北京的城墙和牌楼,而今对历史建筑的重新定位,与几十年前相比已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有一点我相信还是不容怀疑的,那就是当我们注重了对外在景观的保留以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就日渐凸显出来。如果腾冲、丽江的酒吧做得和兰桂坊、什刹海差不多,那显然是一种失败。我们已经在城市规划上犯下了类似的错误,旅游景点以及这些古镇尺度相对较小,希望他们还能有机会做出自己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游客们总是希望看到并体会到不同和特别的东西,而这些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观上,道理就这么简单。

午餐

下午参观的景点包括叠水河瀑布和国殇墓园。前者与中国的各类瀑布相比简直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这里就不赘述了,而后者却是十分特别。看图不说话,不言自明。

第二天的行程包括腾冲火山地质公园,北海湿地和热海公园。OMG,贴图贴得我好累,好想念blogger与picasa的组合。

前面就是火山,与我们当年在大同看的区别很大,这么一个人工景区,怎么看都没有火山的感觉。

在火山上远望,学生们也要在这里做素描,想起当年邱老师的手艺。

小湿地一块,面积已经萎缩了超过90%。

又见午餐

以下是热海公园,因为之前的行程已经累得不行,再加上泉水的高温,在里面已经走不动了。

终于贴图完毕,总的来说,腾冲的行程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其景观与滇西北的雪山湖泊不同,因此如果预算足够还是值得一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