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2011云南实习之大理
2从昆明到大理乘坐的夜卧火车对许多香港同学来说或许是once in a life time experience,我常跟他们讲,那辆绿皮火车背后可能有怎样怎样的故事,春运是怎样的场景,毕竟亲身经历比看新闻报道要直观得多,留下的印象也深刻得多。事实上,如果从学习知识和技术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学生出来做这个field-trip学到的内容或许很少,但这并不影响一次与众不同的旅行带给他们的眼界,思想甚至价值观层面上的改变。回想我做本科生时参加的野外实习,这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大学本科教育思想,即General Education和Special Education,对比师大以科研为主导的野外实习,港大目前所走的无疑是前者这条路。我当然没有资格对这两种教育模式妄加评判,但从我本人的经验来看,即使我接受的是典型的special education,若干年后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不是如何用ArcGIS,也不是那些模型和公式,而是如何理解和看待发生在我们身边及社会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说白了大学四年读下来记住的更多是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而这些,反而是general education所强调的东西。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一定要既要有general education,也要有special education,包括vocational education,但我相信无论哪一所大学,走向其中的一个极端总是不好的。正如有的学生适合做researcher,有的适合早点儿进入企业一样,大学不应该强迫许多不同的学生接受一个统一的教育方案,而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这样或许能够营造一个更适合年轻人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然而关于大理的旅游业,我不得不吐槽几句。这里是一个叫Linden Centre的老宅,位于白族聚居地喜洲镇。在喜洲有许多重点保护民居,都像这栋老宅一样年久失修,据说来自美国的Linden夫妇在全世界寻找了四年来到这里,认为这儿就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目的地,于是他们花了一笔钱(带我们去的马夫说是100万)从当地政府手中以40年的期限承包下这套当时已经很破旧的院子,经过在保持老宅原有风貌基础上的修缮,把这套宅子改造为集居住、学习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活动中心,目前这里由两个美籍华裔的年轻人Michelle和Frank负责经营。值得一提的是Linden Centre虽然致力于公益活动,却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的客户群都来自欧美,他们的宣传册上甚至没有中文。Michelle告诉我们,虽然目前他们并没有什么钱赚,但来到这里的客人都很开心,也很喜欢这里的宁静祥和,所以她相信“we are definitely on the right trajectory”。而相比之下我们去到另一家白族民居,那里游人如织,门口旅行大巴停了一大片,基本的流程就是喝三道茶,看表演,拍照,走人。我相信这个景点一定比Linden Centre赚钱,而作为客人,我的感受却是浮躁,杂乱和虚假,因为我看到一批演员,每隔30分钟就表演同样的一番节目,日复一日,房间中的物品毫无灵魂地摆在那里,远不如隔壁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铺有活力。其实我的意思是,如果历史真的一定要被现代生活所取代,那么至少请尊重历史,毕竟它辉煌过,现在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不要看到发财的机会就把它从地里刨出来,穿上现代人的衣服让它替你赚钱。这样糟蹋老祖宗的文化,太不敬。
有近千年历史的三塔,不知为什么人们要新修一个那么大规模的寺院来和他们搭配,难道不知真与假,旧与新是最难协调的吗?
走了,还是看看苍山上的花花草草心情好一些,其实我都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但至少它们都是真实的
2011云南实习之昆明
0今年云南的本科生实习在行程上与去年有诸多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了节省经费而砍掉了南边腾冲一线,多出的时间改在昆明和丽江停留,所以我也有机会去到石林,九乡,玉龙雪山,拉市海等等去年错过的景点。自6月14日出发,26日返程,13天的时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惊喜,在苍山和石卡雪山两次徒步12公里,在千龟山从2200米的高度向上攀登到2700米,在玉龙雪山则到达4636米的人生新高度。虽然回到香港时人已经被晒得像张飞一般,两只手臂和脖子也开始蜕皮,但这一程下来有的是满满的收获和故事。亲近自然,关注环境和社会发展,也是另一种旅行的意义。
首日的行程从昆明西山和滇池开始,绿色的池水看上去还是令人心忧
经过沉淀之后其实好了许多,藻类的数量看起来似乎比去年少了一些
在滇池旁还见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群佛教徒从市场买来了大量的鱼和黄鳝来滇池边放生,说是行善事这一年就会顺顺利利。遗憾的是许多鱼儿下水之后就翻了白肚皮,我想是缺氧而死吧。但他们坚持认为,有一些鱼可以游到湖心水清的地方,或许可以生存下来。许多同学看到之后都很震惊,私下说这不知是“杀生”还是“放生”,我想虽然我们并没有资格去对别人的宗教行为指指点点,但单从鱼儿的生命角度出发,他们本可以找到一处水更干净,更利于鱼儿生存的地方来进行自己的活动。当然,这也给学生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水污染的危害有多么严重。
下午在宝丰湿地则见识了云南天气的风云变幻,一时乌云压境,狂风大作,雨线清晰可见
在昆明的第二日去了大名鼎鼎的石林和九乡溶洞,我不得不说,世界级的景观,因为旅游的大规模开发,造成的破坏也是世界级的。事实上,旅游业的问题并不是画几张图,做个规划,喊喊生态旅游的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它背后隐藏的是价值观上的分歧——究竟发展重要还是保存生态完整、美学价值更重要?赚钱重要还是保护环境重要?如今“快餐式”的旅游占据着中国市场的统治地位,人们到一个点,坐观光车,电瓶车,缆车,拍照,购物之后走人,游客有照片做炫耀的资本,政府和商家更是乐得赚这些quick cash。而在我们没有学会珍惜、尊重并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和价值之前,一切保护活动在“发展”这面大旗面前都会显得异常渺小。
在如此大跨度的溶洞中建这样一个平台,来搞所谓“奇石”展销,真是暴殄天物
清明下江南
2秉承着学生就应该多游历而且存钱不重要的理念,应麦兜同学盛情邀请,清明节来了个宁波、绍兴、杭州、乌镇、上海七日游。在江南最美好的季节跟朋友们相聚,感触颇多,故事也不少。
先说自己的糊涂事儿。游玩的第一天从余姚去绍兴,才刚出门,就把相机落在出租车上,没拿小票,没记车牌,自然是找不回来了。想到派出所开证明看能不能到保险公司索赔,还被当皮球踢了好几次,总之结论是您丢东西干我们公安屁事儿。也是,麦兜家那么厚的防盗门在大白天生生被砸开入室抢劫都不管,一个小小的相机在人民公仆眼里又算什么呢?可老天在愚人节跟我开的玩笑还不止这一个。晚上准备从绍兴回余姚,提早一个多小时到车站等车,居然进站后鬼使神差地走错了站台,又鬼使神差地误认为开往上海的火车离开之后到余姚的车才会进站(因为检票时是这个顺序),可怜我眼睁睁地看着去上海的车开走,又眼睁睁地看着远处还有一辆火车同时徐徐开出,而自己站在铁路的另一侧,周围除了几个工作人员空无一人。更杯具的是,我错过的那班车,是当天回余姚的最后一班。于是只好临时决定去宁波,在临近半夜定了酒店,匆匆住了一晚。故事还没完,倒数第二天从杭州去上海,又是打车,又是去火车站,我居然又落了东西!只不过这次不是相机,而是一整个行李箱!我居然又没拿小票,没记车牌!在又一次经历报案、踢皮球、软磨硬泡的过程之后,我被领到监控室看录像。一点儿想象中CSI的高科技都没有,只是模模糊糊看到我从一辆车上下来,还有一个模模糊糊的车牌。或许是霉运终于走到了头,那个车牌被我猜对了,不幸之中的万幸,司机最终把箱子给我送了回来。一句话总结,出门在外,靠人不如靠自己。好人不是没有,只是如今这年月在天朝碰到的概率越来越低了,衙门里若是没人办事儿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尽量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吐槽完毕,再说点儿开心的。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幸事,虽然这次不算偶遇,但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到同一个地方,也实属不易了。本科毕业四年,硕士毕业两年,时间不算长,但大家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麦兜你在浙江这一年可真够曲折的,不过按照大家的意思也该触底反弹了,不用给自己找那么多理由回或者不回,看清了生活方向看对了人,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当然现实的困难是有滴,不过哥哥我那个读博的建议应该还算靠谱吧,你们最近商量这个问题没有?冬冬你不能因为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就失去了对生活的判断力呀,XX守恒定律适用面儿真广,职场得意情场……不过这肯定是暂时的,生活问题你还是先让朋友们帮你把把关吧。佳宝找工作放宽心,如果有学校的offer砸下来就签,如果没有不提前毕业也没关系,谁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备受挫折呀,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你的心态,天无绝人之路,啥事儿看开一步,尽人事听天命就好。接下来是一群幸福的人。宝妹很适应杭州的水土,越养越美丽,跟小朋友开心过哈。师姐的生活更是迈向令众人羡慕的阶段了,祝早日提升副教授,同时早生贵子。上海的两位也不遑多让,畅畅刚扯了证,晟宇也快要婚了。只是,上海虽然不是养人的地方,你们俩也不用那么瘦吧!刘畅畅同学,八十斤,八十斤!!!你让人家别的女生怎么过呀!张晟宇同学,你瘦了四十斤,瘦了四十斤!!!现在算上炮兵,咱们三个人里数我最矮,数我最胖!!!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好久不写流水帐,真是畅快呀,不再废话,江南风光好,上图。
云南印象(5)——昆明
0拖拖拉拉大半年,眼看就要着手准备今年的云南实习了,这才把去年的行程写完。原谅我不习惯记录食、住、行这些对旅行者更实用的信息,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每个不同的地方所带来的经历和感受才更值得回味。去年在云南的十二天很愉快,因为体验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与香港的学生们也相处得十分融洽;然而另一方面也有深深的忧虑,这些忧虑源于被污染的滇池,源于被人为修整得规规矩矩的白水河,源于这一路上处处看到的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剧烈的冲突。
关于昆明,我的认识不多,看到了巨大的Hermes和Gucci,也看到了在闹市区挑着扁担卖水果的农民,我猜这里和中国其他的城市一样,正经历着飞快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承担着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恶化的后果。而且,看到这绿色的池水,就知道后果相当严重。说起滇池的治理,当地人和导游都对前两年新上任的市委书记赞赏有加,说自从他来了昆明,滇池的情况好多了(我真难以想象比这样的水还差会是什么样子)。当然,有改善总比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要好,只是与人治相比,我更相信制度改革是治本之道。毕竟制度可以演变改进,让坏人干好事儿;而青天大老爷不常有,即使有,在糟糕的制度下也寸步难行。
总之,希望云南的人民生活有改善,环境更好,发展可持续。期待今年的行程,彩云之南,六月再见。
云南印象(4)——中甸
0 离开丽江向北行驶,一路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景观和天气都有着显著的变化,经过虎跳峡,大概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中甸县。这里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2001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这个名字为人所熟知要始于1933年James Hilton的小说Lost Horizon,小说中“香格里拉”是个宁静祥和的山谷,到今天被人们引申为与世隔绝的人间天堂。据说香格里拉的原型其实位于今天的尼泊尔境内,而中甸抢占了这个名字,显然有为旅游产业助阵的味道。不过,抛开名字不谈,对旅游者而言,除了自然景观以外,代表人文精神的文化和服务可能会带给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甸带给我们的旅游感受恐怕与人间天堂还相隔甚远。
这张广告牌就竖立在葛丹松赞林寺景区的门外。“做每年400万游客的生意”,很难想象在这个藏传佛教渊源甚深的地区会看到如此戾气深重的广告语。记得曾经看过某位敏感瓷在CNN与Larry King的访谈,他说他最大的诉求之一就是希望人们能够追求内心的平和(inner peace),尤其是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能保留心灵的一片净土,尊重信仰,保护文化与环境。而对比如今打着GDP大旗的众多旅游项目,以及一系列毫无底限的“开发”,难怪敏感瓷在外人眼中都神圣得好像甘地一般。即使撇开政治不谈,假如有一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文化遗产都淹没在宾馆、索道、电梯、宽马路、购物一条街还有酒吧当中,我想不仅我们自己的旅游资源的价值会被大大的降低,就连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会遭到不可弥补的破坏。
下面的照片风别是葛丹松赞林寺,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独克宗古镇。记得在上学期的Philosophical Issues in Geography的课程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Tourism无论在地理学当中还是在其他的学科当中,都很难被当做是一个serious science/subject。然而在另一方面,旅游业又是一个具有极高产值和广阔前景的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它的研究投入显得相对薄弱。这其中的空白,我想尤其需要中国的学者和官员们拿出足够的独立客观的科研精神,以及尊重自然尊重子孙后代的态度来填补。否则,我们的大好河山真的就要毁在自己人的手里了。